或许对于许多Android开发者来说,所谓的Android工程师的工作“不过就是用XML实现设计师的美术图,用JSON解析服务器的数据,再把数据显示到界面上”就好了,源码什么的,看也好不看也罢,反正应用层的开发用不上,再加上现在优秀的轮子越来越多,拿来主义泛滥,能用就是,反正老板也不关心是不是你自己写的,用我现在老大的话来说,阅读源码似乎只是一种“锦上添花”的事,有自然好,没有也罢。
那么,作为Android开发者的自我修养,到底有没有必要阅读AOSP以及其他开源项目的源码呢?
刚开始时候的故事
对于我来说,选择编程是因为我看见了 MoeLoader 这款收图应用实在是漂亮才开始写代码,我要的目的只是应用漂亮,不用在乎代码写成什么样,而且我觉得代码是我写的,这么辛苦的作品可不能白白开源给别人看。所以对于这个时候的我,那时候虽然没有考虑过类似的问题,但是很可能觉得阅读源码是没有必要的。
后来我开始学习Android,原因非常简单,C#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,而学生党我的我根本无法买得起苹果三套件,此外,IE6的兼容工作让我实在是对前端敬而远之,所以选择只剩下Android了。说实在的,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Android开发,特别是IDE从Visual Studio切换到万恶的Eclipse,丑,卡顿,动不动就找不到依赖,甚至有时候编译一直报红Error,定位了半天找不到问题,到最后把红色的Error删除掉后居然就编译通过了!这时候的我,别说阅读源码了,我只求同一份代码在运行的时候有同样的逻辑就好。
再到后来,我已经有一些Android程序设计的经验了,IDE也开始换到Android Studio(Preview版本刚出来的时候,我在Android Studio和Eclipse之间切换过好几次,不得不说习惯这种东西有时很有帮助,有时候也会很可怕),换到Android Studio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Github上面许多开源项目用Android Studio来部署很方便。这个时候我接触的开源项目已经比较多了,许多时候一些开源项目总有一些BUG,我会给其提交ISSUE,不过更多时候我不能等项目所有者来解决,需要我自己解决BUG;许多时候开源项目并不能直接满足业务的需要,所以我也需要先阅读源码再改造成自己的项目能用的。
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我的第一份工作的项目是一个SDK项目,整体使用了基于ClassLoader的动态加载的框架。那时候还比较早,国外对动态加载不感兴趣,国内的话也只有零星的技术博客对这有讨论,不过大多是介绍如何实现动态加载而没有分析其工作机制。所以,当有新的技术需求,或者项目出现BUG的时候,我都需要自己阅读源码去解决问题。比如,有一次设计师需要一个全圆角的菜单背景,然而Android的点九图是X轴和Y轴都需要拉伸的,当Y轴拉伸的时候就无法实现全圆角。我能做的就是,先把点九图的原图等比缩放到Y轴填满,这样Y轴就不会被拉伸了,但是原图缩放后,点九图X轴的拉伸却出现了扭曲的样式。通过阅读NinePatchDrawable的源码,我发现点九图的原理就是一个普通的Drawable加上一个用于描述拉伸坐标的数组chunk,当我缩放Drawable的时候,也必须更新chunk,不然拉伸的坐标就对不上,后面通过阅读源码中关于chunk的描述,把对应的拉伸坐标更新后,全圆角的点九图 也就实现了。
为什么要阅读源码
说了这么多,到底有没有必要阅读源码?有必要,而且非常有必要!原因有三。
其一,了解基层,高层才能更好地工作。
比如,了解View的绘制过程,了解TouchEvent的分发和拦截过程的细节,才能写出酷炫的UI,要不然,只知道大概的原理的话,你可能要在“无法接收到触摸事件”或者“滑动事件和点击事件冲突”的这些问题上折腾半天。
又比如,如果哪里出现异常,你能快速定位到源码抛异常类的地方,就能快速解决BUG,对症下药,一招撂倒,有些时候,修复BUG的时间不是用在解决问题上,而是用在定位问题上。
这里有必要提一下,当Logcat把异常的栈信息打印出来的时候,有些异常出现的原因并不真的是Logcat的信息里描述的原因,因为Logcat里的异常的信息也只是由系统源码打印出来的,而这些源码大多时候只是普通的Java代码,和你自己写的没什么区别,如果源码抛出异常的代码的逻辑不够严谨的话,那实际的异常和Logcat里描述的异常可能对不上。比如之前搞动态加载的时候,在使用LayoutInflator渲染一个外部的XML布局时,抛了一个“Class not found”的异常,我要渲染的类可是LinearLayout啊,怎么可能没有!定位到源码里才发现,这里只要是类渲染失败就会抛这个异常,再定位到具体抛异常的地方,发现实际是Dimens资源找不到,困扰半年的问题立刻解决。
其二,能够理解Android设计者的意图。
这个描述可能不好,比如说,许多人都觉得Android开发其实就是Java开发,通过阅读Context类的设计,你能够理解Google是如何在Java的基础上加上Android的特性的,你能够理解Context被叫做“环境”的原因。此外,阅读Activity/Service的源码,你能理解到四大组件类明明就是普通的JAVA类,为什么他们就是组件而别的类就不是组件。阅读Handler/Message/Looper的源码,你还能理解到Handler的精髓,数据驱动比事件驱动更适合用于设计需要经常改动的框架。阅读源码,你能知道Android是怎么管理Window以及向控制View的触摸事件的,你能知道基本上所有的res资源都有等价的Java代码的实现方式,你还能知道Dalvik是怎么无缝向ART过度的,在看通的那一瞬间,保证你觉得“水可载舟,亦可赛艇”!
其三,能够学习优秀开源项目的代码风格和设计理念
这也是最重要的,看多了源码之后,你会发现所谓的源码也不过是普通的的Java代码,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优秀设计思想的影响。相信许多人在看 Volley 源码此前,对异步任务控制的想法基本就是毫无想法,看完之后简直是醍醐灌顶,原来代码也能写得这么有魅力,再看看自己之前写的异步任务,“new Thread().start”…,简直是“too young, sometime naive”有没有。
看了越来越多Android的源码,自己的写应用的时候,也就能写出更加“Best Performance”的代码,见识了越来越多的开源项目,自己也能够更容易找到最符合自己应用的框架和技术方案,学习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代码风格,自己也就更能写出漂亮以及容易扩展的代码。
或许对许多做Android开发来说,平时的工作就是按照设计的图写个布局,再解析后台的数据,下班了把测试用的安卓机扔进抽屉拿出自己的苹果手机…… 但有时候花点时间看看源码,或许会觉得设计代码还是挺有意思的,特别是,当你花了两天的时间构思代码,再花两天的时间写代码,这时你可能觉得你还有许多代码要写,但是突然发现只要把你写好的接口衔接一下就都完成了,而且写了两天的代码居然一次编译通过!更甚,产品突然改了个需求,你在抱怨了一顿后发现只要花10分钟把原来的接口换个实现就搞定了,这或许是程序员工作中为数不多的乐趣吧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,每个人对技术的追求不一样,有的人总是恨不得多知道一点,有的只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类似的码代码工作就足够了。所以,“需不需要阅读源码”就是一个伪命题,对任何人来说答案都不太一样。不过,既然Android相比隔壁iOS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源,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阅读源码,我建议有时间还是稍微看看吧,万一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呢?